|
|
發表於 2012-5-17 22:03:12
|
顯示全部樓層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pf ... 50/article?mid=1503
RFID天線介紹
http://nk210-203-70-161.adsl.static.apol.com.tw/index.cfm/4,646,html
作者:高信家
所謂RFID(Raid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無線射頻辨識系統,主要由SI + RF射頻讀取器 + 天線 (Reader端),另外一端(Tag端)則是RFID晶片 + 天線。這兩者用一共同之Protocol(通訊協定)來傳遞資料。現今之RFID的Protocol各廠家並不相同,並不能達成互相通訊,然而這樣的趨勢已漸被標準化的呼聲所改變。在美國MIT的Auto-ID Center更名為Auto-ID lab後,已歸入EPC global,針對RFID的標準化工作,已進行了一段日子規格之研討;另一方面,由東京大學的坂村 健教授所帶領的TRON專案為中心,於2002年2月成立了Ubiquitous ID Center,並有日立製研所,NEC,大日本印刷,凸版印刷等等廠商之加入。在美國方面主要以860~960 MHz (UHF)為RFID主要發展頻段,在歐洲Phillip、Infineon以13.56 MHz為RFID主要發展頻段,在Hitachi方面則採取2.45GHz與wireless LAN相同之頻段發展RFID ,其他歐美各大廠如Alien tech,savi,OROM也都各有自行發展的RFID,因此RFID之規格繁多,呈現不統一之狀況,但其基本原理則是大同小異。
本文的目的,在介紹天線在RFID上基本規格定義及應用,並大略分析一下13.56 MHz,UHF,2.45GHz RFID上天線設計之不同點。
首先要介紹三個不同的名詞db/ dbi / dbm。這都是用來測量天線增益的單位,但意義並不相同。db和dbi是相對單位。而dbm是絕對單位。在做天線的量測時,一般我們需要一支標準天線,而天線的增益和此天線的比例我們叫db=10 log A/B。假設A=2B,10 log 2=3 (db),因此我們常以3db代表天線增為2倍。 而dbi,則是以理論上isotropical Antenna做為基準的增益比,但這種Antenna並不在現實中,現實中最接近之Antenna是dipole Antenna (偶極化天線),它的增益大約是2dbi,也就是 和isotropical Antenna比,它的增益還不到2倍。dbm則是以RF輸出1 mw做為基準,其發射功率和1mw之比值。如100 mw可經由以下 10 log 100mw/1mw=20 dbm計算得知為20 dbm ,這是一個可度量的絕對單位,也是電信法規上所用之單位。基本上若RF輸出為20 dbm,若天線增益為3 dbi (2X),在不考慮其他耗損的狀況下,則天線端的功率輸出則相當於23 dbm,也就是200 mw,這樣的計算是不是很容易?
從物理學之能量守恆定理,能量不會無中生有,能量的形式可以互相轉換,但不會平空消失。所以天線也是從RF輸出中獲得能量。只是天線的不同設計可以改變天線電磁波之場形,將電磁波蓄績在某一個角度之內,造成天線增益的現象。 我們通常以天線發出之最大電磁波方向之值來定義天線的增益,由此可知,天線必然有指向性,並且不是均勻的從各個角度去幅射能量,在其幅射主幅有一增益之最大值,由此定義天線之dbi,通常high Gain Antenna也通常是指高指向性天線。
天線的指向性是指天線相對於Tag之位置是否必須是在某一種特定角度中才能運作,比如我們常用之八木天線就是一種高指向性天線,天線必須對準UHF電波發射源才可獲得清晰之接收影像,而dipole天線相對於八木天線就小很多,但天線增益也小很多。
在天線上有個名詞叫Beam width (波束寬),通常是以天線發射主幅最大dbi再減去3 dbi之內的角度作為定義。在這個角度中幅射能量總是可以達到Peak energy的50%以上。在現實世界中,也有人以減10 dbi來定Beam angle,各個標準並不相同。
對於應用微帶天線(Patch Antenna)則有另外一個名詞值得介紹就是liner polarization (線極化)及circular polarization (圓極化)。以dipole天線之Tag為例,若用在linear polarization Antenna上只有 1個方向(X)可以讀取,Y方向幾乎不能讀取,而circular polarization則可以讀取2個方向。由能量守恆定律可以推知,若兩隻天線大小相同,則linear polarization的增益會比circular polarization多大約2 dbi,而circular polarization天線則有較佳之讀取場形,但最大讀取距離會近一些。
在天線的設計上除了天線增益外,另一個重點是在於天線匹配。主要是由VSWR電壓駐波比與Return loss反射耗損所定義。我們可以把電流在傳輸線上之流動想像是水流在水管中流動。當水由管徑大之水管流經小水管之時,常有部份之水流逆流會去水源,造成能量無法100%傳遞,而回溯之水流通常和前進之水形成駐波,而由最大駐波之震幅及最小駐波震幅之相對比值,我們可以測之反射之能量耗損。當然最佳之狀況是沒有能量耗損,那就是說總是以同樣口徑之水管相接,可以達成這樣的目標。在傳輸線上通常以50Ω / 75Ω作為最低阻抗,天線在設計之時需要調整阻抗以使反射耗損能降至最低。通常的標準是設在1≦VSWR≦2及Return loss≦-10 dbi。
對於13.56 MHz,UHF,及2.45 GHz之RFID,其天線的原理有所不同。13.56 MHz主要靠的是電磁感應,有點像是發電機之變電器,但感應距離通常不會太遠,大約為70 cm左右,而UHF及2.45 GHz則是利用天線共振所產生之電磁波,由Tag之天線接收,故其有高指向性,尤其是2.45 GHz之電磁波幾乎是直排前進。對於UHF天線來說有讀取距離遠之優勢,而對於2.45 GHz之天線則有小型化及天線材料花費少之優點,可做為低成本之Tag,然而不管是13.56 MHz,UHF及2.45 GHz都不大能讀取Tag貼於金屬表面上,水及其他液體則對2.45 GHz造成干擾,但這些問題漸可由Tag之改良及配置,避開此種潛在的問題。
另一方面,由於C=λ* f,我們可以得知,當f增加,λ減少,而天線以1/2λ為佳,以下是13.56 MHz,UHF及2.45 GHz之對照表:
13.56 MHz
915 MHz
2.45 GHz
波長 λ
22.12 cm
0.33 m
0.12 m
半波長 1/2 λ
11.06 cm
16.5 cm
6 cm
電磁波傳遞方式
電磁感應
天線共振
天線共振
現今各個RFID系統開發廠商,無不絞盡腦汁改進技術,增長讀取距離,並建立實測之環境與模型,來實驗RFID的實用性。在讀取率來說,一般之RFID仍未能在高速下做大量同時讀取,會有資料碰撞(data collision)之發生,然而技術之日新月異,新一代RFID Tag功能也會愈來愈強,接近實用並且降低成本。我們在此也向這些研發人員致意,感謝他們對新科技的研發,使得網路無所不在(network ubiquitous)之概念又有新一層之進展,期待RFID能帶來物流、資訊、通信及各方面應用之革新。
日晶科技之理念係秉持著迅速、嚴謹的研發精神與誠信、務實的經營態度,涉入RFID的應用技術開發領域。
策略上獲得日本日立製作所(Hitachi)及世界前三大半導體供應商瑞薩科技(Renesas)的技術授權及銷售支援外,更結合國內知名學術機構、半導體封測廠、RFID專業封裝廠、系統開發及整合業者,共同進行RFID應用技術、設備及系統的研發與製造。
產品包括RFID的IC Tag、天線、封裝技術、讀卡機、控制器、介面軟體整合、防偽系統、盤點系統、門禁系統、停車場或展示場IC票卡系統、定位追蹤系統及會員卡系統等產品與解決方案。
技術團隊囊括電機、電子、資工、微波、IC封裝及天線設計的專才,並專長應用於RFID應用技術的研發。 除專業的技術人員外,日晶科技更擁有卓越的經營團隊,藉由團隊與協力廠商的密切合作,讓客戶得到完整與貼心的支援與服務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