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5CLUB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查看: 88|回復: 2

相機購買指南2 - 配件篇

[複製鏈接]

該用戶從未簽到

發表於 2012-6-4 08:38:01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在了解到基本的相機選購方式之後,我們要帶領大家去選配件。

配件雖為附屬品,但不可謂不重要,經常,它甚至比本體還更重要。

人要衣裝,佛要金裝。卸下Zegna西裝,Lange手錶,BVD內衣和阿瘦皮鞋,然後照照鏡子,你不過是個癟三。續集故事大綱就是這樣。

一般盒裝相機內附的配件不多,考量專業形象,勢必得再花錢添些行頭。然而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是一門大學問,學校沒有教,電視也不會演,所以人人都需要購買指南。

相機背帶,Canon就用Canon,Nikon就用Nikon,各走各的路;Leica附送的特別爛,大夥兒都改用Luigi's、A&A或者à la carte。這些不成文的制約,照做即可,沒有必要多傷腦筋,尤其是你本來就已經不頂聰明。這些背帶的LOGO都很大,高階機型的背帶會再寫上型號,低階的就不會。如果低階的寫了,就把它弄掉,不然你還沒出發場面就已經沒了。

一秒前,我發現一件事:故事若在第一集便交代完整,續集會特別麻煩,這是我當初沒有計劃到的地方。

閃光燈在上一篇已經稍微提過,這一定要買。大頭的。出力大小、有無TTL或HHS都無所謂,目的是裝上去,閃不閃先不必去管它。它的使用的時機異常複雜,本來想留到相機購買指南第十五集的拍照篇再來寫,可現在不寫,還真找不出其它東西能寫,只得不情願地提前透露一二,不然本續集片長可能只有兩分鐘而已。

使用閃燈有個要訣,閃個不停不但耗電,而且一看就是個剛入門的菜B。請切記基本原則-不能每張都閃。
至於到底哪張應該閃,那你不一定需要研究,總之就是這張閃,那張不閃,隨便閃閃又隨機不閃,務必使人摸不透,時而機上閃,時而離機閃,如此在形象方面就能從菜B搖身一變為才華橫溢又有自我主張的攝影鬼才。另外就是幫家人拍照時,在任何情況下閃燈都不要直打。應將燈頭轉向上,打個時下最流行的跳燈,順便描述一下反射光較直接照射來得柔和均勻,光源來自上方時在視覺上尤其自然等等,靠著這個簡單的唬弄來取得全家人對你攝影功力的信賴。壞處只是以後照片裡就沒有你。攝影家是很孤獨的。

閃燈並不需要事先裝著,通常我們是抵達現場之後再來弄,因為這個動作可以吸引到一些女孩兒的目光。技巧純熟者可以嘗試加入幾個多餘的動作,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正在組裝狙擊槍的傑森包恩。也許你還能更上一層樓用毛巾矇眼拆裝閃燈來賺取一些賞金,只是缺乏勇氣這樣做。我建議你把它看做是一門職業,一種表演藝術。一旦突破這一層心理障礙,接下來就可以表演用老二吊相機了。

在一個絕對不需要閃燈的場合,記得把程序反過來。我們要在出門前把燈預先裝好,等拍攝時再當眾把它拆下來,表示我也有買這支神燈喔,只是我現在不需要它。

這讓我回憶起十數年前曾經買過的SONY PS跳舞機。美其名為跳舞機,說穿了只是一片PVC跳舞塑膠皮。由於玩起來的動作十足像個曼谷妓男,使用一次即束之高閣。當時我有點後悔花錢買了這無用的防水布,可我弟弟語重心長地告訴我,這一切無闗好不好玩,而是當三十年後有人聊起時,你可以抬頭挺胸地說:「那個,我也有」,光線槍也是。因為這種東西你要沒有,那你就遜掉了。現在想起來的確非常的有道理。也讓本續集片長又輕易地增加了一分半鐘。

第二個配件是垂直電池手把,買副廠的就好。我們只是裝個樣子,一整天下來其實也拍不了幾張,蓄電量別那麼計較,倒是你膀胱的蓄尿量需要鍛鍊一下。手把大陸製的也沒關係,不會爆炸就行,別去相信什麼貴一級的港製品,這年頭沒有笨蛋會在香港搞工廠的。手把可以說是所有配件裡面性價比最高的一個。一安裝上去,外型就頂天了,看起來十分威猛,專業性也達到了滿格的狀態。還有什麼比方形相機更酷的?沒有了。不管是「N家」還是「C家」,「機皇」都是方形的。「機皇」知道吧?知道我就不多做解釋了。

但為了續集的片長,還是解釋一下好了。

「機皇」比起「鏡皇」又不知厲害多少倍,因為一個廠牌同時期只會有一到二款「機皇」,「鏡皇」則可能有三到三百種。「機皇」很好辨認,無論是「全幅機皇」還是「連拍機皇」,特徵就是從正面看過去是方形的。按照這個邏輯,許效舜檔次要比布萊德彼特來得高,只可惜他並不是一台相機。「某機型裝上手把後,與機皇一體成型式手把相比,密合度有沒有差?」,過去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問題,提問者無非是希望大家回答:「其實用起來差不多」這種答案來輔助自慰,這樣他就不用多花一倍的錢的去買「機皇」,也可以得到機皇般的榮耀。這樣想其實並沒有錯。如果不用力去扯它,我們沒有人會去注意到邱毅的頭髮是不是一體成型的。

垂直手把一舉增加了相機近三分之一的體積,攜帶起來很不方便,算是唯一的缺點,不過這就像乳房大小一樣,並不是說攜帶方便就好。

從某種角度來看,鏡頭也可歸類為配件,但不幸第一集已經寫過了。這時候就只好塞進一些前情提要來拖時間。口徑愈大愈好,這是永遠不變的法則。大隻佬不但看起來夠份量,也代表著大光圈。光圈是很重要的,跟車子的極速和潛水錶的防水深度一樣,用不到也不要輸在規格上。f4.0比起f2.8只不過少了一檔,「大三元」就縮水成「小三元」,足足差了有四台之多。

買不買保護鏡見仁見智,它就是一個保險作用而已。套上了,多一層膜,難免失真。不套則可能不小心爛掉,完全視個人衛生習慣而定。這種事外人也不好給什麼意見。倒是鏡頭筆和吹球這等零錢就別省了。自己動手清那麼二三下,還蠻有相機師傅的感覺,當然這也是在人多的時候做,感覺會特別好。數位時代你可能得多買一瓶「日蝕水」以清理「入塵」的感光元件。檢查「入塵」務必將光圈縮到f22拍五百張並放大1,000%檢視,不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,哪怕我們每張生活照都是拍f1.4。

偉大的作品極有可能毁在這些李昌鈺看不到的塵點上,因此我認為添購一間防塵室來清理CCD/COMS是有必要的。如果你只有一支鏡頭,並且最小光圈大於22,那最好再加購一組顯微鏡來配合檢查。

預算足夠的話,給相機添個腳架吧,碳纖維的。鈦合金或是聖鬥士超合金的也好,裝上去,威風。空心鋁製品則儘量避免,那跟購物台送的破爛基本上沒什麼不同,萬一被誤以為是信用卡贈品,不得了,形象可就砸鍋了。尤其腳架是所有配件裡面最大的一個,不被注意都難,多投資一點在這上頭兒也是應該的。腳架可以用上一輩子,並不會退流行,三隻腳也不可能進化成二隻腳,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看,其實應該先買腳架,剩下的錢再拿去挑相機。

RF相機因為在電子性能上搞不過單眼,愛好者只得以輕薄短小低震動為傲,也因此並不會去弄一些大體積配件在機身上自打嘴巴。Leica M機是不裝閃燈的,因為少了反光鏡箱,安全快門時間容許度高,而且鏡頭群素質優秀,最大光圈即工作光圈。這個說法其實很牽強,但因為很多人接受,你也就不要去違抗它。畢竟省了一顆閃燈的錢,也是件令人開心的事。現代RF頂多裝個皮套、遮光罩和很容易誤觸的Soft Release。老機則會多出眼鏡、快速捲片器和一定會刮花軍艦部的測光表等裝飾。這其中比較有學問的是遮光罩。單眼相機很簡單,接一朵花在鏡頭前端就好了。當然,要最大朵的。蓮花就比百合花要好,不但大,還會發出祥瑞之光,趨吉避兇。Leica則要視不同時期,配合不用形狀和材質。雖然鏡頭口徑一樣,外觀也差不多,但有的要配金屬喇叭形,有的又得用方形塑膠款,這樣才顯得你有點知識。在使用塑膠款的同時,嘴裡要不忘哭腰一下:「其實還是以前金屬製的典雅」,這樣就顯得你不但有點知識還很有品味。

RF最棒配件是配合不同焦段框線所使用的外接式光學觀景器。好的OVF非常昂貴,但是很值得,因為爛的也不便宜。多裝一枚OVF負責構圖,原本那個專司對焦,這特殊體位所帶來的歡愉,哪裡是LCD取景比得上的。既然用上RF,就別管速度了,躊在那兒慢慢搞,世界都浪漫了起來,好似身邊飛舞著蝴蝶,綠地一望無際,天邊還有一道彩虹。當我們進入了這個時空,臣服於自己的帥勁而不自覺微笑了起來,被路人當成同性戀也無所謂了。

相機包是最後一個配件,無關成像素質,卻也不能沒有。從小野人到白金漢乃至於LV Reporter Bag,各具特色,請自選。換句話說,就是我突然發現影片長度似乎是夠剪了,還沒寫到的部份就請您去擲筊杯吧。這瞎扯蛋系列日後還會不會再推出續集,目前仍不得而知。也許我明天就上山去種田了也不一定。- THE END -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開心
    2016-10-2 01:01
  • 簽到天數: 328 天

    [LV.8]以壇為家I

    發表於 2012-6-4 08:47:44 | 顯示全部樓層
    好文。感謝分享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開心
    昨天 16:05
  • 簽到天數: 1649 天

    [LV.Master]伴壇終老

    發表於 2012-6-4 11:13:22 | 顯示全部樓層
  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    本版積分規則

    關閉

    網站公告 上一條 /1 下一條

    2016/4/11

       

    操作常見問題說明   網站建議

    服務信箱 : 555club.service@gmail.com

    中華民國555CLUB安全駕駛暨社會關懷協會©2016 版權所有

   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